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倒過來看看世界

最近看了許多評價不錯的電影
或許
抱著太多的期望去看了
所以
結果卻是有那麼一點落差
該說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呢
還是像宅男說的
我們沒有那種欣賞藝術的天份啊!!
是啊
這種需要天份的東西,還真是免強不來哩

但是本人覺得
應該是天生反骨的基因在作祟

從小我們作了多少違背良心
ㄜ...不
應該說是違反常態下所作的事
比如說...
小時候明知道不能翻牆
卻總是趁下課時翻過學校的圍牆跑去校外買飲料
因為小店賣的東西總比福利社好吃、新奇、又好玩
所以,我們就甘願冒著危險、衝鋒陷陣地殺出去

到大了一點後
學校髮禁的實施,總是為了追求時髦
男生總會留著所謂的"飛機頭"
前面那撮瀏海總是翹得老天高
上完廁所還不忘抹上些微地水份保濕
最後還不是被生教組長抓去泡茶聊天

成熟了一點後
校園裡出現了一種社團活動
一種叫進香團的團體
顧名思義就是一群香客同好
下課聚集在樓梯或廁所間
拿起了一炷香虔誠地參拜著
教官室前罰站成了大夥午休間的靜態活動

老練了一點後
當這些都已經變成了不可管轄的範圍後
成了一種嗜好也好、一種特色也好
都把它給合理化了
樹立了個人特色、風格
於是
越異於常人的越吸引人
越是吸引人得越有特色
越是有特色的越會追求
越是盲目追求越是失真

在觀念裡常常會限制說
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作
但是卻不會說
這件事你就認認真真、從一開始努力地做到最後
養成了現在一些人見好就收的心態
養成了不能也不敢對事情勇於負責
也許應該換個角度去想
作這件事的出發點是這樣
那他結果的可能性會怎樣
這樣一來就不會被限制於原有的價值觀圈套內

某部片中
時鐘不像正常一樣地行走
而是逆著走
當哪天我們睡醒了
時鐘是倒著走
我們會是繼續所有往常生活作息
還是
我們會停留在那一刻不知所措
循規蹈矩的人,周圍是充滿了無知與恐懼
但是
追求特色的同時
似乎也漸漸地失去了一些保護色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生命的樂章

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思緒
終究還是回到了敲打鍵盤的世界裡
是在看完了幾部電影的作用下
發現到人生的旅程是那麼的不尋常與異常多變
及使
當初作那麼多地約定與承諾
一但哪天夢醒了、碎了
還是得回到原來的軌道上繼續行駛的
而那些偏離軌道的路程
大概可以稱呼作我們人生中的奇幻旅程吧!!
有人會問:人生到底會有多少的旅程?
我想答案因人而異
每個句點都是另外一個旅程開始
我們要在每個旅程中寫下多少的風花雪月、刻苦銘心的記憶
我想也是操之在己

某天下午的某節演講課
講師在台上口沫橫飛地講著
表情不時帶點猙獰卻又不失優雅的轉換著
但那接近三小時的時間
內容豐富、卻也不時享受著口福的我們
我只擷取了一部分
那就是...過程的經驗
結果好壞不講,因為那種太過於主觀的論點實在太過於礙眼刺耳
其中有趣的新三師與舊三師令我感到好奇
所謂新三師:禮儀師、芳療師、形象管理顧問;而舊三師是:醫師、律師、會計師
在過去的傳統印象中認為的舊三師好像很有作為
只要村子裡老王的兒子當了醫生、
隔壁阿好嬸女兒考上公家機關的會計師、
誰的誰誰誰是個律師耶
街坊鄰居就好像中了愛國獎劵一般,舉國歡騰、普天同慶
相反
新三師在那時環境下顯得粗俗不雅、見不得人
禮儀師被嫌棄骯髒,賺死人錢、
芳療師被說成幫人家洗腳按摩,甚至懷疑是否作黑的
顧問更不用說,把字拆開來就變成顧門口的解釋
而現在呢?
是要說社會的演進與進步
使人的想法變得如此善變呢?
還是要說隨著時代的潮流
使人的作為退化成只剩偽裝?
我們竟然可以睜著明眼說著瞎話
把過去一概否認、不屑一顧的事實轉換成冠冕堂皇、讚譽有加的褒揚
然後再以一句"行行出狀元"來佐證
抹煞掉了過去的一切
那些一切的一切都是會被忘了
而我們的記憶總是有限的
真正了解的人會有多少呢?

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週遭的一切憤憤不平
你可以詛咒你的命運
但是等到最後一刻到了之時
你只能輕輕放手
什麼東西也都不屬於你

我們總是在追隨著別人的腳步
看到人家做了什麼成功後就想跟進
何時我們才可以為自己譜出一曲屬於自己的樂章?
何時我們才捨棄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既定模式?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快樂與不快樂

在這波金融風暴受害中
想必大家的幹譙聲是此起彼落
在電視上的一個節目演講中聽到一句話
"人窮不要怪政府,人醜不要怪父母"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是每個人必備的思維
或許
幸運地沒淪落到那樣的田地
但是
未來的藍圖似乎隨著這波漣漪而有所變化

正也因為這樣
大家在情緒上的控制有了明顯的變化
抱怨聲不斷發洩、壞心情夾雜而出
每個人的目的或許不一樣
但是
努力的過程應該不盡相同
因為我們都是為了到達那了目的
而去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影響力
這是一種會傳染的東西
它不是一種病毒
但是
是一種物以類聚的氛圍
當然
看到這邊的人
應該是有感而發了
姑且不去評論好或壞
隨波逐流的人忘了自己的主見、自作主張的人否定了任何決定
看戲心態的人成了調味的工具、表裡不一的人決定左右的因素
參與人就這樣左右了一件事的成敗
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似乎不在那麼重要了

或許
我們只希望在這當中
追尋那一絲絲僅存的快樂
但是
為什麼在尋找快樂的過程中,都這麼不快樂?
或許
大家都把價值都變成了一種標準
認為一件事有了價值而才去完成
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達到要求的標準
我們在這過程學到什麼
而真正得到的又是什麼?

只希望
永遠不要把價值附加在一件事物或人身上
也永遠不要把價值列在標準上